新鮮人履歷撰寫策略:七大步驟、三大策略提升面試機會

 

關於履歷,我得到的收穫遠比我給的多。

當時候我剛從第一份工作休息完畢,準備從社工師轉職到企業擔任人資。當時我想,為什麼我在這個領域已經頗有成果,卻沒有面試機會?後來有幸在職游創辦人韋丞的指點下重新擬定履歷撰寫的策略。履歷還沒完全改完,就收到面試邀約並錄取新工作了。

當時候我很訝異,我並非人資背景卻被上市櫃公司錄取並且爭取到外派機會。後來我私底下問主管,主管提到我社工背景所培養的溝通能力是他們期待的,希望可以解決跨文化的問題。
這讓我首度體會履歷的重要性。

新鮮人履歷的普遍問題


看了5-6年的履歷,雖然時代在進步、資訊汲取更容易,但有多數的社會新鮮人履歷仍有待加強。

依據人力銀行的統計,新鮮人履歷多半「令人窒息」 NG三大主因有:專長技能未填,不符合人才需求條件;是自傳未寫、無差異性、錯字過多、未條列式、平淡普通;應徵職務未填,應徵職務不符合,對職務描述不正確。

出乎意料的平均每4份履歷表,只有1份能獲得面試機會。

履歷是人資認識你的第一手媒介,就算你過去的經驗多麼豐富與精彩,人資也只能先透過這幾頁的履歷先認識你。

我自己歸納社會新鮮人不會寫履歷主要兩個原因是:

1.沒有研究過自己感興趣的職務


常見盲點是履歷打開就開始寫,寫完就開始投,連要做的職務工作內容都沒看過。例如投履歷說要當業務,但不知道業務的工作內容是什麼、一般業務跟軟體業務有什麼差異說不出來,好像工作內容的介紹是人資的工作一樣。

2.沒有思考自己哪裡適合這份職務


想當業務,卻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優勢或專業符合這份工作。更糟的情況是,並未提供充足認識你的資訊就把履歷就丟出來。一方面沒有思考過要哪裡適合,另一方面可能知道自己非本科系就先丟出來試水溫看看。

當這些基本功都沒做的時候,你的履歷就是一直在Disqualify的盒子裡,不管投幾次履歷都是同樣的結果。或許你可以透過模仿別人的履歷拿到面試的入門票,但有可能你的表現幫前後的面試者提高錄取的可能性,去當別人的陪襯。

要怎麼寫好履歷? 我帶大家用七大步驟、三大策略來解決履歷的NG困境,增進履歷寫作技巧,寫出一份吸睛履歷,讓你的履歷更能吸引主管與人資的注意力,提升面試機會!!!

履歷撰寫策略七大步驟


大家都知道HR從關鍵字開始看履歷,透過關鍵字快速解析求職者背景和經驗。但卻不知道這些關鍵字從何而來。其實關於職缺7-8成的資訊都在人力銀行的網站上。接下來會告訴你職缺關鍵字拆解方法,學習如何從職缺需求中提取關鍵字,提升履歷吸引力!

步驟一:輸入你想要的職務搜尋,開始研究職缺


第一步先認識自己想做的職務到底在做什麼。打開人力銀行,依照你想要的工作地點、公司與職務輸入關鍵字,就有相關的職缺資訊可以參考。通常你可以挑大公司的職缺研究起,資訊也比較齊全。

步驟二:研究工作內容,確定自己是否對這樣的工作感興趣


職缺裡面一定會有工作內容的說明。先務實的研究工作內容,知道這個職缺是在做什麼以及自己對於這樣的工作想嘗試或感興趣。確保工作不會停留在自己的想像中。

步驟三:研究必備條件,確認自己的符合程度


職缺裡面也一定會有必備條件,除了學歷、科系、年資、語言能力以外,大公司通常也會具體的列出詳細的必備條件,希望想要投遞履歷的人可以事先檢核自己是否符合這些要求。

步驟四:圈出關鍵字,確認職缺主要要求


進一步圈出有關於專業知識、技能、態度的陳述,如:理工相關背景、JAVA程式語言、溝通能力佳、問題解決與問題分析能力、實驗設計的經驗、統計分析、負責任、不排斥工廠等等,這些就是該職缺的關鍵字。

步驟五:重新盤點履歷,看看自己缺了那些


盤點自己的履歷是否吻合這些關鍵字。如果你的履歷中有大部分都符合關鍵字,那恭喜你進入面試階段甚至錄取的機率相當高。但如果你的履歷都沒有符合的關鍵字,那你可能要想想自己是否適合應徵這份工作,或是自己要如何補足這些技能。

通常我都會鼓勵社會新鮮人,只要滿足五成以上就可以試著出擊。

步驟六:寫入關鍵字,確保自己符合條件


寫入關鍵字不只是讓人資更快的搜尋到你的履歷,而是確保你符合應徵的條件(後面會提到寫的策略)。履歷只是面試流程的一部分,要把這些關鍵字當作是後續進入面試階段彰顯自己的手段。

步驟七:寫封Cover Letter,主動出擊刷存在感


人資在進行招募作業時,一定都會先從主動應徵的履歷看起,當你主動出擊投遞履歷時,已經搶先別人一步。而人資在收到履歷後不會跳出整封履歷,會先呈現自我推薦信(Cover Letter),所以在信上寫你為什麼會想要應徵,自己有什麼優勢時,就會增加履歷被點擊的機率。

履歷撰寫的3大核心策略增加吸睛度

履歷要的是創造記憶點,看完要記得你、對你有興趣,進一步想邀約你參加面試,甚至人資有其他適合的職缺會想到你。

如果你的履歷是平鋪直敘,例如:曾經上過統計分析的課程具備統計分析能力。那麼你的履歷就無法創造出差異或是吸睛的點。

要如何寫出不平凡的履歷? 當你在寫入關鍵字時,就可以透過3大核心策略來增加履歷的說服力。

策略一:從優勢下手,寫出你可以為對方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在職缺的關鍵字中,你有明顯擅長的特質或技能,那麼你要告訴面試主管你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幫他們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有一個小技巧,如果你發現相同的職缺,特別是這間公司有列出這個關鍵字,那很可能這個關鍵字就是他們的痛點(不見得是專業)。

例如台積電的工程師特別列出跨部門的溝通技能,如果你曾經擔任過社團、球隊或是系學會的幹部,擅長與人溝通與協調,可以解決工程師與其他部門溝通的問題,那麼你錄取的機會一定比別人高。

策略二:從故事下手,寫出為了這一刻你準備了多久


當這些職缺的關鍵字並不是你這麼擅長,甚至是有明顯弱勢時,雖然你沒有辦法幫對方解決問題,但是你可以展現你努力學習的過程。

例如跨領域或科系的同學,你寫專業一定寫不過本科系,一定要列出自己自學的方式以及努力的過程作為突顯。現在越來越多主管接受自學與跨領域,看重的是求職者的自我學習力、挫折忍受力與問題解決力。

策略三:從相關下手,寫出即戰力就是你了


如果職缺的關鍵字與你直接相關,那你可以善用BAR原則,寫出Background(背景)、Action(行動)、Result(結果),來證明你的經驗有多適合這份工作,馬上就可以做出貢獻。

例如過去招募研發工程師時,主管特別容易錄取從大四開始進實驗室經驗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對於實驗設計方法比較紮實,也有較多的研究經驗。

如果間接相關也沒有關係,至少主管知道你對於整體的知識與流程已有一定基礎,不必從零訓練。例如我自己轉職前沒有從事過人資教育訓練工作,但是我負責基金會的講座與課程安排,也有辦理過工作坊,順利錄取教育訓練專員,對於公司來說就是即戰力。

學習到了三大核心策略後,就可以靈活的運用這些策略來組成,讓自己的履歷更佳精彩。

如果你實在找不出關鍵字突顯自己,那麼可以試著靜下來、花時間回顧一下自己的校園經驗:例如社團活動或是實習經驗、做過哪些專案與實驗室、論文的實驗設計與成果、修過那些相似的課程、有參加過哪些外部課程、演講,來幫自己找出與未來想要工作的相關連結。

從我職涯諮詢的經驗來看,大部分的社會新鮮人都不會沒有吻合關鍵字,只是沒有認真去挖掘自己過去的優勢、故事與相關經驗。如果真的是零,那或許你可以找職涯諮詢師聊聊,從認識自己開始去發展自己的工作傾向,進一步的行動做出改變。
寫履歷不只是寫履歷。

履歷是面試流程的開始,面試流程是職涯的開始。履歷代表了你過去的學習與經驗,當你撰寫履歷時,實際上就在總結自己的人生故事。職涯與人生環環相扣、息息相關。這篇文章與其說是教你寫履歷的技巧,不如說是讓你提早了解經歷的重要。
從現在開始重視自己的經歷和成長,這些就是你未來職涯的一部份。

台灣飯店餐飲服務業缺工的關鍵原因與解決作法

 image

疫後雖然飯店業、餐飲業、服務業大幅復甦,但卻持續缺工,導致服務量能無法提升或是服務品質低落。企業大部分歸咎給疫情、少子化、科技業的拉力導致無法招募到足夠的一線人員提供服務,而缺乏從自身的人力資源政策思考。

6月份《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輕忽低薪員工醞釀巨大損失〉正在探討這個議題。不只台灣,全球相關的產業在復甦的過程中都遭遇了缺工的問題。文章指出缺工背後真正的問題在於「公司對時薪員工的管理不當」。

諸如服務、房務、客服一線員工大多是時薪或是低薪。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如技能培訓、職涯發展、工作回饋、導師制度通常針對領導者或是技術職的職位,時薪或是低薪員工很難適用這些人力資源政策。

這將導致一線員工持續維持時薪或是低薪。根據研究指出,時薪或是低薪的員工工作5年後仍有60%的人仍維持低薪,而脫離低薪的人大多都是靠跳槽換到另一個產業。

如果一線員工沒有發展的機會,那麼誰還想要待著呢?

對於一線員工的管理不當導致公司付出許多的直接或間接成本:低留任率、高曠職率、加班情況、倚賴臨時人員、經常招募與訓練新員工、員工士氣低落、工作知識流失、客戶滿意度下降、雇主品牌形象受損、生產力的成長停滯、營收下降。

作者的研究顯示,企業的高階主管不了解這些一線員工的貢獻,並認為他們是可以隨時替換的。但在疫後復甦急需人力的時候,才意識到要改變。

企業對待低薪員工有六大錯誤:

1.企業不明白低薪員工其實很願意留任

企業在分析這些員工的離職原因時常誤以為是員工愛換工作,但通常真正的原因是管理的問題。實際上,根據調查,51%的受訪者在目前的公司已工作至少四年,17%工作至少10年。如果有加薪、升遷與培訓機會,他們會更想待在公司。

2. 企業低估了地點與穩定的重要性

其實低薪員工相當的在意工作地點, 對他們來說上班方便、交通容易是他們想繼續留在公司的原因。再者,其實低薪員工大多需要應付經濟的困境,對他們來說最重視工作的穩定性,並不是很想要一直換工作。

3.企業低估了員工的善意

低薪員工雖然是做組織裡面最辛苦的工作,但是對於公司的觀感大多正面。之前公司做滿意度調查時也發現,一線作業員對於公司的滿意程度居然高過於薪資跟工作環境相對較好的工程師。如果沒有看到這點,把他們的認同視為公司可運用的政策是相當可惜。

4.企業讓員工主動去討論職涯問題

企業很少透過制度性的方式協助低薪員工升遷或是職涯發展。職涯發展的藍圖對於低薪員工多「看得到吃不到」。作者指出,低薪員工相對不敢開 口,怕會得罪主管。甚至多數員工不知道公司有升遷制度。低薪員工的職涯發展福利也少呈現於招募訊息中。

5.企業不在乎低薪員工的策略重要性

公司認為,企業的競爭力來自於高技術能力的人才,並且儘全力吸引他們留任。不過疫後缺工也顯示,低薪員工的重要性不亞於高技術員工。尤其我們從新聞看到高階主管或總經理都要來鋪床、到一線服務,就知道其實每個職位都有他在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

6.企業在三件大事上辜負了員工

導師指引、職涯途徑、學習與發展這三件有助於提升員工績效的制度,在低薪員工上基本上是很少或是完全沒有正式的機制。

企業思考如何吸引和留住一線員工的4種方法:

1.商業理由

企業必須要意識到,投資在一線員工身上不再只能看作是成本,前面提到的,企業間接或直接受到離職影響成本其實是遠大過於協助員工提升技能。

以迪士尼的「追夢教育投資計畫」為例,如果在迪士尼任職滿90天就可以參加計畫去取得高中或是大學學歷,迪士尼會負擔註冊及補助相關費用。迪士尼也透過內部晉升超過2,800名員工。

2.改善由上而下的溝通

公司應該要提供明確的職涯藍圖、詳細說明員工的學習與發展機會、提供導師指導,促進員工的職涯發展。並從公司高層建立起主動溝通、互信的機制。

以奇波雷餐廳為例,奇波雷有80%的高階主管是來自於基層。奇波雷把公司各職位的薪資級距公布給員工知悉,並且指導他們在公司中發展職涯。

3. 了解員工遭遇的障礙

前進內裝科技曾對臨時員工與正式員工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員工的離職原因。為了降低公司的離職率,他們建立了員工指導系統,聘請指導諮商員來為員工說明公司的培訓計畫與升遷管道。主要便是充分理解基層員工的心態、理解他們的困境,以及不被理解的地方。

4.與其他公司協同合作

雖然公司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可以升遷,但可以透過提供外部的職涯發展途徑,來提高員工留任率。

例如亞馬遜的「職涯選擇計畫」給予員工機會在工作期間獲取技能、證書與學位,之後在亞馬遜內部升遷,或者為自己的職涯作準備。

在 #大招募時代,「外商挖半導體、半導體挖科技業、科技業挖傳產、傳產挖服務業」現象持續發生。面臨各產業都持續提升薪資福利、鞏固人才池時,在人才食物鏈底層的服務業並非無計可施。

根據這篇文章的研究顯示,服務業的低薪員工有其特殊的樣貌與個別化需求,如果用心經營仍有吸引與留任的機會。關鍵問題在於,過去企業把這些一線員工當作人力而非人才,需要大量人員卻缺乏人力資源措施進行訓練與發展,導致其他產業一挖就鬆動,缺工問題持續惡化。

重新重視一線員工,傾聽並且理解他們的意見與需求,協助他們在工作中仍有自我實現與職涯發展的機會。不是你找不到人,是沒有人要為你工作!

希望這篇文章對企業有幫助!

主管交辦任務時你真正應學習的六大重點

 最近是每季績效面談的時間,我與每位夥伴回饋了上一季的OKR執行狀態。幾次下來,我發現夥伴們都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務,也嶄露更多成長的潛力。因此,我將回饋焦點放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可以提升的面向,而不是執行進度或是遭遇困難的討論。
當主管交辦任務給你時,你其實也可以選擇在每個任務中都能夠學習與成長,讓自己更有能力承接高難度的任務、達成更深遠的目標,並發揮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有朝一日接手主管的位置。
當你收到任務時,你應該學習的是什麼呢?以下是主管交辦任務時你真正應該學習的六大重點:

1.專案管理:學習達成任務管理風險細節

接受任務時的首要學習是將任務順利完成。意味著你必須反覆的學習提案、計畫、評估、安排資源、控制時程、以及設定小目標來達成明確的任務目標和里程碑。在整個專案進行期間,設定關鍵里程碑與主管回報、對焦,以確保任務進度順利。掌握這些細節管理能力,而不會東漏西漏,將決定主管是否願意交辦更大的專案給你

例如活動的辦理。當你處理一個預算一萬的小型活動,你只需要掌握基本流程,讓參加者享受愉快的活動即可,其他的主管可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如果你今天接手100萬的大型活動。你需要考慮更多細節,如工作成員分組、任務定位、細流,並不斷演練活動可能遇到的風險及擬定配套方案。這些能力在平常小型專案時就必須刻意練習。

2.跨部門合作:學習如何爭取資源創造效益

學習如何與其他部門的成員合作,共同追求共同目標。了解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方式、風格和需求,以支持跨部門合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我不太會直接介入跨部門的討論,通常會鼓勵夥伴練習去跟跨部門開會,我則從旁觀察合作情況。

有些人認為,出了部門的任務應該由主管跳出來處理,其實大錯特錯。現今的工作往往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如果你不學會有效合作,會導致會議的過程只是分配任務。而缺乏互動和互利,對方也不會投入人力與資源給你,這樣的合作是不會成功的

3.表達溝通:學習溝通表達衝突管理

每當進行提案報告時,溝通是將你的觀點與行動方案推銷給他人的過程,讓你的案子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我以前剛在50多位主管面前報告時,常被砲的一蹋糊塗。但我主管在中間跳出來解圍、補充時都能夠說服其他主管。後來我發現他可以更精準的回應對方的需求,但不脫離整個案子的核心訴求。千萬不要覺得是不是自己表現得很差,主管才要出來插嘴。

我通常會給予同仁有對外報告的機會,會前如果聽過報告覺得沒什麼問題就可以上場了。除了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外,面對質疑或反對時如何與他人協調並處理衝突,提升自己的衝突管理與臨機應變的能力。我會在需要的時候進去救你。

4.行事邏輯:學習是如何看一件事情

主管交辦任務時,最珍貴的學習機會之一是學習決策邏輯。例如,我自己在交辦任務時,如果我對任務沒有70%的掌握,我可能不會將任務交給出去。這並非是要限制你的能力,而是希望你能在執行任務時,有清晰的邏輯與想法。

所以一開始時,我都會清楚的說明這件案子我是怎麼想、可能會怎麼做,做出來的結果是什麼。隨著掌握專業知識和經驗增加,我會更多地聽取夥伴的想法,如果提供的解決方案不會偏離太遠的話,我都會鼓勵你們嘗試。掌握邏輯不是主管要微觀管理,而是你做出來的成果在部門的角度要有一定的品質,甚至是學習另一種觀點與做法來成事。

5.決策重點:學習主管在意的點與部門利益

決策的重點往往是主管在意的點,也與部門的價值觀相關有時候你可能具備很高的專業能力,但卻未被賦予重大的任務,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完全掌握主管的決策重點。我覺得這是大多人忽略的點。

舉例來說,如果在某個特定任務中,主管在意的點是流程的簡化,但你硬要投入時間跟人力來完成工作,那麼你的焦點與主管是不同的,被打槍的機率當然很大。

每個部門都有自己要捍衛的利益,如果你在每個任務中都犧牲了部門的利益來創造個人的工作成果,那麼主管就不會將重要的任務交給你。沒有主管會希望任務交辦的結果是損害部門的Credit。

6.擴大視野:學習你比自己想得更有能力

記得完成任務是你的責任。主管最重要的責任是推動組織的成長與發展,讓每一項工作最終都能達到1+1>2的綜效,帶領你跨過舒適圈的邊界並擴大視野。舉例來說,你可能一開始只是負責雇主品牌行銷的貼文而已,但最終可能創造了意想不到的履歷流量,這讓你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看法與信心。

例如你可能認為主管交辦的任務只是表面工作,但當你成功地完成了一個任務並達到預期效果時,主管可能會巧手施了魔法連結更多資源支持你,讓任務目標又上了另一個層次。

以我自己為例,我過去產學專案的招募人數已經到了二位數,但後來主管挹注了更多資源與人力,甚至還辦了聯合發表會,讓招募人數到達了三位數,這其實更增加了我在招募策略面向上的信心。

這六大重點,包括學習達成任務管理風險細節、如何爭取資源創造效益、溝通表達與衝突管理、行事邏輯的培養、對準主管期待與部門利益、發現你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這些都是比100%完成任務更重要的學習點。這樣的學習將讓主管更加信任你,願意將更重要的任務交付給你,讓自己在職涯中不斷進步和成長。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