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慵懶是一種致命策略

這禮拜因為耶穌受難日,又賺得一天假。聽起來好像有點不道德,別人受苦我倒頭大睡。但印尼為了表示尊重各宗教信仰,所有宗教的紀念日都成為國定假日。

隨著在這一個月,頭髮也漸漸彎曲不聽話了。終於走到同事推薦的路邊理髮店,用英文跟理髮師講了“undercut”加上圖片輔助。他似懂非懂的跟我講了一大串聽不懂的話。但人都已經坐上椅子成待宰羔羊了,也只能說yes yes,任他動刀了。

店內剛好一個家庭爸媽帶著四個孩子也來剪頭髮。最小的那個孩子在店內跑跑跳跳,一下子翻到屏風,一下子鎖起店內大門,保母則在後面追趕。但所有的場面等孩子一坐上椅子後就變了。爸爸將孩子抱在大腿上,保母拿著手機在旁等候,媽媽則在鏡子前蓄勢待發。待理髮師一開起電推嘎嘎作響後,所有人霎時忙碌起來:爸爸負責抱緊、保母負責播影片、媽媽在旁安撫:哇好像歐爸哦。我心想:原來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樣害怕剪頭髮啊!(或者換成心理學的用語,孩子利用這個機會享受別人的關注啊)瞬間覺得自己與這地方的心理距離又減少些。

這個地方跟其他國家都一樣。據說這城市以前是農業大縣,引進外資後,陸陸續續用農田換了幾個工業區、住宅區,幾家知名的日本工廠都陸續進駐在這,隨處都還可見牛羊愜意在工業區裡面吃草。不管人們的抗議,地主們則是開心的數著鈔票。雖然工業區仍被廣大的農田包圍,但隨著中國力寶集團也要在這裡建立城鎮,有一天農田遲早會因為吸納更多人口聚集而消失殆盡。

同事說:你看,為什麼印尼人這麼懶?因為放假日很多,又有足夠的雨水,東西種下去隔天茂盛的長出來,根本不用擔心沒東西吃,所以生活步調很慢。現在是因為基本工資低,所以很多企業到這設廠。不過你看他們最低工資連年調整,如果基本工資調到跟其他國家一樣,他們效率這麼低、產量這麼少,別的企業肯定搬走,但時候他們經濟就會變差了。

我一聽,好像頗有一番道理。不過仔細想一想好像有點邏輯不通。印尼號稱是物產豐饒的國家,除了蔬菜水果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經濟作物、香料甚至礦產。但外資投資後,人們放棄了大地之母的恩賜,開始靠著工廠中掙個職位維生,依循著資本主義中的競爭與績效邏輯生存,才能夠過所謂的“好日子”。放鬆、悠閒的生活倒是逐漸跟不上時代了,非得像雅加達大城市中搞的緊張兮兮、都要得憂鬱症才能賺大錢。得憂鬱症後再來學習放鬆活在當下。這倒是經濟學家口中的經濟光景。一想到吸納進資本主義體系之後的下場,我不禁為這美麗地方感到惋惜。

隨著理髮師手中的工具換成髮油及痱子粉撲,我才回過神來。不得不說高手在民間,一顆俐落的油頭就這樣出現在眼前,而且剪一次才六萬盧比(約台幣125元)。臨走前我問了Siapa nama anda? 下次再來找他剪。既然連頭髮都可以找到人處理的好,在這裡的生活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開會日常」

即便工作溝通語言以英文為主,但是小朋友(註一)討論到興致時,便會自動切換成印尼語以利把自己的想法快速表達出來。通常我就必須把目光投向翻譯求救,才有辦法了解大家在講什麼。但我也不是很喜歡一直打擾別人,中斷翻譯的思緒。
從過往擔任社工的經驗中,我習慣性的觀察個案的面部表情、行為舉止、手勢等方式來猜想這個人當下的情緒以及話語背後的想法。所以很自然的,當我聽不懂小朋友在講什麼的時候,只能自主題、跟英文念法很像的關鍵字去架構我自己的腦內小劇場兼放空,等他們回過神發現我被晾在一旁時,再用英文跟我們解釋。
昨天小朋友看我聽的入迷,便問我:「阿你是聽得懂喔?」我說:「他們是不是在討論#*&%?」小朋友驚訝的說「不得了,你怎麼聽得懂印尼語?」我說「我完全聽不懂,我只是猜的啦!」小朋友說:「你快去學啦XDDD」

原來會談技巧也可以巧妙的用在這裡

註一:因為印尼人平均身高不高,大概都到我肩膀左右,所以即使有些同事年紀比我大上許多,但我們會以小朋友而不是員工來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