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鍛鍊思考、感受、直覺,開啟高績效的心理能量



前些日子進行了一場印象深刻的離職面談,一位優秀的工程師表示這陣子身心狀況不佳,已影響到自己對於工作的表現,所以想提出離職讓自己休息一下。

我詢問,主管有對於你的工作表現提出回饋嗎,怎麼會覺得自己工作表現不佳呢?員工表示:沒有,但他看著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樣子,跟之前的產出與效率差異太大,自己沒有辦法接受。
這個原因令人心疼又無力。因為塑造職場環境是我們可以為員工著力的地方,但是個人的心態卻是涉及一個人長久的生活模式。
過去外派時,也曾遇過優秀工作者因為在印尼適應不佳、備感壓力而影響到工作表現最後選擇離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雖然看到了對方實際卡住的點、很想拉他一把,但個別化心理還是需要交由對方意識到這個情境,否則難以敞開心房。

心理健康對於高績效的影響


有關工作者如何達到高績效一直是很紅的職涯成長主題,但是大多數的書籍都提到工作管理方法、高效能產出、高效能習慣、成長心態等認知行為層次的訓練。隨著疫情對生活帶來不確定性的衝擊,企業也開始意識到到情緒、適應性、壓力、復原力等心理健康對於工作的重要性。
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作者Charlie Unwin認為,真正的專家不是只單有專業或技術而已:「真正的專家特點是:他們有能力在具體的外部世界(如技術和身體)和他們更抽象的內部世界(心理、情感和直覺)之間抽離與轉移。」
Charlie本身的經歷非常特殊,曾擔任英國皇家騎兵砲兵軍官、全國冠軍的運動員,後對於應用心理學產生興趣後攻讀運動心理學,研究精英運動員心態。畢業後與許多頂尖運動員合作、協助他們維持巔峰狀態。亦將研究結果運用到其他領域,如:英國特種部隊、戰鬥機飛行員、外科醫生、律師、企業組織等高績效人士提供培訓服務。
Charlie認為這些世界上最優秀都在內在心理下功夫。他們管理自己,使自己能夠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實現卓越的思想、感情和習慣。而我們也可以透過相同的鍛鍊方式讓自己成為高績效人士。
而Charlie提出了如何訓練思考維度、感受維度、直覺維度等的訓練方式。這三個面向暨相互連結又彼此影響,缺一不可。

思考維度是有效清晰思考的能力


思考維度就是計畫、解決問題、預測的認知能力,由大腦前額葉管理。同時思維也是我們精神的守門人,負責守護著允許進入和拒絕進入的事物,並且把我們的注意力以及專注度投注在允許進入的事物。
換句話說,當運動員遭遇失敗時,如果他們把失敗看成是不可避免而不是災難,在思考維度上就會專注在自己的訓練與準備等這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因此,但我們具備積極的心態時,就可以在思考維度上處於最佳狀態。
思考維度提升的方式是訓練你的心態以及加速學習。在這裡Charlie提到神經可塑性的作用:學習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神經元連接並加強這個功能,形成神經通路-一條大腦中對應於複雜技能、行為和思維過程的能量高速公路。你的能力取決於這些技能、行為和思維過程能讓你多快、且出色的完成手邊的工作與任務。
而要怎麼透過神經元加強連結呢?
  • 第一是學習,學習過程本身構成思考和專注的架構。當你停止學習,就會停止關注那些在可能失敗或屈服壓力時協助你,讓你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架構。而這些架構的功能是在大腦中建立更乾淨、更有效的路徑,協助維持精神狀態。
  • 第二是建構心理藍圖。心理藍圖的目的是讓目標、任務具體化。將目標拆解成日常的習慣、慣例、技能和技巧,有點像是任務分解(breakdown)的概念。描繪出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的關係,協助你將注意力放在做某些事上面,從小任務上取得小成功,進而成就大成功。

感受維度是對應高壓環境的能力


感受維度負責傳遞訊息和管理能量,由大腦邊緣系統監督。感受思維受神經系統的生理活動支配,特別是我們的壓力反應就是源自於神經系統作用。壓力反應如同高度複雜的煙霧警報器,判斷什麼是愉快或可怕,決定我們要逃跑還是要戰鬥。
他舉了特種部隊為例,特種部隊雖然在遴選時已具備精神敏銳度和適應能力,但是面臨戰鬥型態的改變,必須在短短幾秒內管理戰鬥或逃跑的壓力反應,而讓自己採取行動。
他認為表現出色的人不會比其他人更不緊張,他們只是在與感覺共處,並將之轉化為積極的注意力和行動方面的經驗。他們感到緊張時也能保持身體放鬆。緊張既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他是能量。而練習挑戰反應,就是善用這股能量讓自己有積極和主動的表現。
要如何提升感受維度呢? 
  • 我們可以深呼吸、主動放鬆來放鬆神經系統,並且透過情緒管理的練習來識別壓力當下發生什麼事情。
  • 再來透過視覺化心理想像或是壓力測試來讓「神經系統」健身,引導頭腦和身體用「挑戰反應」,而不是啟動戰鬥或逃跑的反應。

直覺維度是提升洞察與心流的能力


直覺維度指的是用感官的集體智慧與過去所有經驗來感知狀況,又被稱為第六感,或是超感,利用的是潛意識的力量。但直覺不是指超男力或是神通,而是透過知識的累積處理更多潛在的資訊來提升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直覺維度雖然在其他的書籍比較少提及,但Charlie的比喻卻很具體的說明直覺的作用如同你的知識圖書館以及潛在運算的超級電腦:
想像你在生活中累積的所有知識和經驗都儲存在一個屬於你的圖書館哩,這個圖書館在你的潛意識中,圖書館越大,你的直覺就擁有越多資料。
自我察覺的意識為焦點視野,潛意識則是周邊視野。雖然你的眼睛只能一次集中在一個區域,但在周邊也存在著大量資訊,你的大腦仍然能夠處理。
簡單的說,在直覺的維度我們已經內化了這些知識與技能。
對於Charlie來說,心流就是展現直覺維度的能力。處於心流狀態時,意識負責時間、負責決策、擔心未來和自我判斷的前額葉皮層區域的活動較少,原先用於處理時間的能量被重新分配給注意力和集中力。在心流的狀態下,提升高性能的神經化學物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會開始分泌並產生作用。
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呢?
  • 心流狀態只有能力和挑戰難度相等時才能實現。如果任務太難,注意力就會受到影響,因為你會變得焦慮不安,不知所措。如果太容易,你就不會使用所有的處理能力,注意力就會因此游離。
  • 訣竅在於能夠為自己設定挑戰和目標。始知完全符合你可用的處理空間。
  • 除了心流以外Charlie另外提到觀察以及反思也能夠提升直覺維度。觀察是以開放好奇的心態觀察別人的戰術、技術、情感和省思藉此學習。反思則是暫停資訊的輸入,理解自己的日常經驗,成為自己的老師。

用你的方式去做


《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一書中使用的技巧對於社工輔導背景的我來說並不陌生。但作者將這些心理技巧應用到如何提升工作表現上實在令我眼睛一亮,尤其是如何馴服自己的內心,用「挑戰反應」來替換「戰鬥或逃跑的反應」,的確是面對新任務時的痛點。
作者也透過許多實際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到,想要成為更好的人,感受與潛意識的地位與認知同樣重要。因此,停下來重視自己的內在、情緒與感受,不需要覺得有罪惡感。
書中最後提到了在東京奧會中退賽的體操選手西蒙·拜爾斯的例子。
作者發現在許多競賽或是競爭中,我們都被期待要達到別人的期望。但如果我們是試圖完成別人希望我們說的故事,那麼我們就會自我編輯、抑制自由表現。因此為了達到(自己的)最佳的狀態,我們必須有技巧地做自己。
即便西蒙·拜爾斯的退賽顯露出了自己內心的脆弱,但卻是一個創造挑戰自己潛力的機會。看到這裡,想起離職面談時的優秀工程師,或許對他來說,在這裡停下來是一種對人生努力的嘗試。我也滿心祝福他能夠順利跨越這道關卡。
用你的方式去做


Garmin智慧手錶:提升高效工作者身心平衡的關鍵工具

 要隨時保持高效工作的狀態真的不容易,今年的最大目標就是要在工作狂的模式下仍然可以維持身心的平衡。身心平衡的概念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也很多書、文章在談,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情緒的覺察程度沒這麼高,都要透過生理回饋才能覺察自己的狀態。

既然天生注定就是工作狂,年初為了更能夠掌握心理與生理狀況,買了Garmin智慧手錶當作自己的生日禮物。
我主要的使用場景跟Garmin原本設定的運動訓練不同,我是用在工作節奏的安排與自我覺察,並把這些指數設定顯示在手錶錶面。
Garmin手錶表面可自行設定要觀察的指標
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

1. 壓力指數

定期檢視自己每天或是每周的壓力狀況,看一下自己壓力最大的時候在處理什麼工作或是發生什麼事情,掌握自己曝露壓力的時間,避免長時間處於高度壓力下。
例如,通常壓力較大的時候是在處理不擅長的工作、需要高度動腦、抓不到上級主管的交辦目的。檢視後我會思考一下有沒有其他的工作方式或是資源、甚至是調整心態。如果高度壓力是不可避免,就在壓力日中間排了休息或是休假讓自己紓壓,或是平常保持規律運動,做好壓力管理。
值得一提,如果自己專心解決問題或是設計制度時進入心流狀態,其實工作壓力是沒這麼高的!

2. 心率

留意自己當下的心率變化,如果非運動期間心率過高,例如超過100的話特別設定提醒,代表自己當下可能處於緊張和焦慮的狀態而不自覺
通常都是在開會或是討論事情的時候、心情不爽時心率會過高,可能是不自覺的越開越興奮?或者是我在開會時常不斷要思考訊息來說服別人。了解心率變化的好處是,或許處在高度壓力的狀態下,但我可以立刻透過深呼吸或是正念來協助自己放鬆。

3. 睡眠分數

想要身心平衡最主要就是吃好睡好,但睡眠品質真的跟睡眠時間不一樣,好的睡眠品質很重要
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看一下自己前一天的睡眠品質如何。睡眠品質除了會影響精神,也會影響自己的決策能力、思考能力。所以即便近期壓力必較大,但可以透過提早進入睡眠情境、瑜珈、冥想,增加自己的睡眠品質。如果放假要熬夜追劇、喝酒也偶爾放縱自己的睡眠分數。如果前一天沒睡好,就知道自己今天沒辦法處理強度太強的事。

4. 身體電量

身體能量是壓力、心率、睡眠、活動等的綜合數據,留意自己當天有多少能量可以使用。
我在印尼齋戒時有一個很大的體悟就是人的身體電量是有限的,每天會有耗盡的時刻。平常我們會透過喝咖啡、吃甜食、吃維他命的方式去增加身體電量然後再投入工作加班,可是這其實都是預支未來的能量。電量低的時候就是需要休息!
儘量趁白天身體電量較高的時候進行強度較高的工作,而身體電量較低或是不足時工作效率也是打折的,這時候要避免需要高度決策或風險管理的事情。電量低時就是拿來做一些例行的雜事、不太需要動腦
我倒不覺得一定要指數都很低才是健康的人,或是執著在數據準不準、一直要監督自己身體的「身體政治」,穿戴裝置的生理回饋就只是輔助、協助我進行身心的管理,決定權還是在我自己身上!!
重要的是,不管人生還是職涯都是長跑的!

新手工作者常犯的錯誤:把提案報告做成了大學報告

最近我聽了幾場跨部門的提案之後,發現剛從學校畢業的新鮮人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常把工作提案做成了大學報告。

每次報告動輒20-30頁,內容非常豐富,一場會議下來開很久,規劃許多待辦事項。可是辛苦做的報告卻因為無法回應大家提出的問題導致案子被放著或退回,提案成功的機率很低。

我覺得提案報告其實跟大學報告在報告重點、目標、問題意識、計畫、工作分配、態度等幾個面向有根本的差異。

報告是透過提案爭取表現舞台的關鍵


報告的重點

  • 大學報告在意的是頁數,從網路上抓的資料越多越好、自己消化越少越好,最好英文大家都看不懂。
  • 提案報告在意的是精簡,最好5-6頁可以結束,重點是傳達你的問題、解決方法、所需資源、後續行動。

報告的目標

  • 大學報告不在乎任務目標怎麼被完成,公司的目標就是要完成這些事情。
  • 提案報告注重目標的切割,先完成小目標才有辦法完成大目標,完成大目標才有辦法推進下一個階段。

報告的問題意識

  • 大學報告不重視怎麼執行,篇幅的重點都放在這個問題多重要、某某資料說很重要,所以要做。
  • 提案報告重視執行的評估,包括問題的分析以及問題的痛點,搞清楚關鍵問題後才下一步動作。

報告的計畫

  • 大學報告不管團隊現有資源有哪些,因為做報告的時候,腦中只思考怎麼完成這份曠世巨作。
  • 提案報告必須要盤點現有資源,報告前在腦中推演實際的執行狀況可能會碰到那些情形提早因應。

報告的工作分配

  • 大學報告主要在分配部門工作,這個是那個部門負責、那個是這個部門負責,淪為工作分派,但自己的手永遠不會髒。
  • 提案報告規劃職能工作,這個工作需要那些職能的組合才能夠完成,主要是在做任務整合,自己會跳下去一起執行

報告的態度

  • 大學報告如果被退後會感到失敗,總覺得為什麼別人不配合我,可能需要再增加更多的篇幅。
  • 提案報告如果被退後仍感到挫折,但會不斷思考哪個部分沒有辦法說服人、是不是沒有解決痛點,再重新擬定報告策略或內容。

大學報告是製造別人的問題,提案報告是解決大家的問題。大學報告會議完就結束了,提案報告結束後才要進入正式難題。

當你的提案沒有辦法獲取支持時,可能要先思考你做的是大學報告還是提案報告?

有機會我都會鼓勵規劃專案的同仁上台報告,做報告前先對焦大綱、做完後練習個2-3次,不斷調整修正,訓練提案的技巧。

雖然上台提案的壓力很大,但掌握這幾個差異,是你蛻變成一名專業工作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