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勞工不便宜!!投資前你不能不知道的3種人事成本!!(二)

上一篇介紹基本工資的調薪制度後,會隨著基本工資上漲而連帶影響的便是加班費的支出。印尼加班費的倍數在東南亞國家也是數一數二高的。本篇文章嘗試從印尼的工作文化開始描述,再介紹加班費計算方式,說明為何人事成本會比其他國家較高。

平衡生活及工作原則,企業應付出更高成本購買員工時間

1.時間不是金錢,工作也非唯一:印尼人的平衡人生

在說明加班費的計算之前,必須要先灌輸大家一個觀念。首先:「辛苦工作」、「奴性」、「愛加班」、「工作第一」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工作文化必須要從腦中刪掉、刪掉、刪掉,然後裝入新的文化觀念。

對於印尼人來說,工作只是人生其中之一種選擇。人生還有家庭、社群、休閒、創業等等豐富生活,所以他們不會特別把人生大部分時間花在工作上。大多數人都早婚,所以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顧小孩,就算單身的人也會準時下班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飯、逛街。例如我員工,下班後常常悠閒的餐廳裡面拿把吉他自彈自唱、坐在路旁一起享受路邊攤咖啡聊是非,唱起歌來每個人的嗓音都好似歌星。

也有人下班後經營自己的副業,最容易入手的就是買台小餐車,在路邊賣起咖啡或當地料理。斜槓人生?印尼人早就斜槓很久了!!!

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人,是相當重視家庭及群體生活的。印尼人參加社群的比例很高,不管是登山社、車隊、足球隊、釣魚社都很流行。假日的時間早就已經與社群安排好各式各樣的活動,他們稱這個叫「re-fresh」。畢竟,工作5天是真的很需要出去放鬆透透氣的。

樂天、活在當下、放慢腳步,是印尼人教會我的事。

根據印尼人力銀行Jobstreet 2019年度的調查,求職者最重視的三個因素為:「薪資」、「職涯發展」、「工作生活平衡」。

2.印尼人已習慣等待,唯一不等的就是下班

印尼員工追求的「工作生活平衡」,明顯的表現在上班和下班之間的態度切換。常常5:00一到,員工就毫不留情面的鳥獸散 (強烈懷疑4:30開始收包包了),5:05可能辦公室就熄燈空蕩蕩的。5:10還留在座位上的就是苦命的台灣人。如果下班後what'sapp、電話都沒有人回應是相當正常的事情。有什麼事情,明天再說!沒有什麼事情是比生活更重要的。這對於剛到印尼的台灣主管會相當不適應,才5點回辦公室交辦事情時人都不見了,氣到心臟病發作。

即使你在座位上,想要交辦也很難。

因為5:00一到、鐘聲響起後,員工馬上先發制人道:「Bye Bye Mr.」
看到他書包拿起來電腦已經關了,原本已經站起來的自己,欲言又止,也只好摸摸鼻子的說「Bye Bye」

我自己後來則是設定,4:30以後想到要交辦的事情,就先寫下來忍到明天再說了。

就算員工有職涯發展的企圖心,也不會為了「升遷」或「討好」而自願付出額外的「工作時間」陪主管加班。這跟台灣下班大家還在裝忙、捨不得走,希望從工作時間去爭取主管的認可,是非常不同的工作態度。因為他想要表現的績效都在上班期間表現出來了,下班以後的時間就是「私人」的。「凹」及「加班文化」在印尼是派不上用場的。也曾有公司因為常態加班而被員工投訴( ps.依據法令規定,加班前須得到員工的同意。)更不可能有打卡後再回去上班、自願加班、加班時數天花板等陋習。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

曾經有員工問我「台灣人是不是都很愛工作?」,我立馬白眼翻到後腦勺的說「你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我想要放假阿......」

下班後如果要繼續工作,很簡單,就是付加班費

1.印尼的工時制:

印尼的工時制相當的簡單,不像台灣變形工時計算複雜,依據NO.13 2003 勞工法就只有分成兩種:

(1)每周工作6天,每天7小時,每周40小時,周休1天。

(2)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時,每周40小時,周休2天。

雖然有些特殊型態的工作有其他規定(如礦業、漁業),但基本上大部分工作都適用這兩個方式。

加班時數的上限則是:每天不得超過3小時,每周不得超過14小時。

2.印尼的加班費計算方式:


與台灣不同的是,在「工作跟生活的平衡」的原則下,企業的制度與排班方式是相當受限的。加班費政策背後的意識形態是:如果要破壞「工作跟生活的平衡」的原則,企業則是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來購買員工的時間。(聽到這裡,企業一定會高喊...沒有競爭力阿..我們經營不下去啊,但工業區的工廠是越蓋越多啊!!!!。) 另外,印尼政府在希望增加就業率情形下,透過較高的加班費來半強迫企業增聘人力因應產能。

對於台灣還在因為加班1.33、1.67爭執不下時,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加班成本,依據勞動部長NO.102 2004 有關加班費計算規定如下:

(1)工作日的延長工時

A.第一個小時:1.5倍
B.第二個小時:2倍

(2)假日或國定假日上班(每周工作6天)

A.第1-7小時: 2倍
B.第8小時: 3倍
C.第9小時: 4倍

(3)假日或國定假日上班(每周工作5天)

A.第1-8小時: 2倍
B.第9小時: 3倍
C.第10小時: 4倍

從上面可以看得出來,加班費倍數介於1.5倍-4倍之間。倍數是依照不同的工作情境而設計不同的係數,每周工作6天的係數又略高於每周5天的係數。
舉個例子,如果上班6天的員工,遇到國定假日加班8小時生產,那麼他的出勤成本是。
4,818,559/173(計算基數)=27,853(每小時加班費)
27,853*((2*7)+(3*1))=27,853*17=473,501 (NT.1029)
這還只是假設該員領基本工資做計算,如果是技術工或是工程師,那加班成本更加可觀。

有些外商公司為了增加員工工作意願,國定假日甚至會提高額外的加班費倍數。(至於印尼國定假日及共同休假日大概有幾天?大概快20天吧)

(3)從加班英雄主義到雙贏的工作管理:

印尼不像台灣有變形工時可以依照產量彈性安排出勤時間,對於企業來說可能不利於生產調節,極高的加班費用似乎是在變相懲罰雇主。然而,從另外的角度思考,對於企業本身不全然是壞事:

1.工作及生活達到平衡,員工上班時間有充足的能量投入工作,維持工作效率。
2.企業管控不必要加班、朝提升機器效能、優化工作流程、調整生產節拍等改善優先著手。
3.長時間工作影響健康,給予員工適當的休息、降低缺勤率。

以長期的趨勢來估算,加班費的支出甚至會降低呢!!



從事海外人力資源管理時,必須尊重、理解當地的文化以及習慣,進而去訂定出符應當下文化脈絡的政策及管理手法。部分公司很不能夠適應這樣的法令與文化,照常使用慣用的996管理手法、硬要套用總公司的方式,結果就是溝通不足、造成公司以及員工之間的衝突。然後非常疑惑,只是自己搬移同樣一套制度,為什麼到不同國家卻行不通,付出了慘痛代價後才學到教訓。其實解法很簡單,就是溝通。在他的文化內溝通,而不是用你的文化跟他的文化溝通。想出策略,把策略做往人心。但往往這也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


印尼人重視工作跟生活平衡,準時下班與同事聚會聊天,再回家陪伴家人

印尼勞工不便宜!!投資前你不能不知道的3種人事成本!!(一)

去年因中美貿易戰,許多設立於中國的供應鏈工廠紛紛轉往其他東南亞各國。唯獨印尼被排除在人生勝利組織外,越南則是最大贏家。印尼總統佐科威匪夷所思,所以敦促政府各單位要針對投資的手續簡化,並且透過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資、友善投資環境。今年推出法案草案中,最有爭議的是創造工作機會法案(ruu cipta lapangan kerja),該法案取消或降低了現行 NO.13 2003 勞動法(UU Ketenagakerjaan)中勞工的福利,已引起印尼各大工會抗議。

過去到印尼投資的公司,圖的是印尼的人口紅利、充足勞動力以及低廉的勞動成本。但印尼政府的一系列修法,也反映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印尼的勞動成本並不便宜」。若衝著印尼有低廉勞動成本的心態到印尼投資,尤其是技術勞力密集產業,可能建廠後會感到失望:為什麼每月人事成本支出這麼高,需要準備這麼多的現金。而過去投資評估可能只針對最低薪資,卻沒有注意到其他隱藏的勞動成本。真正認識印尼的勞動成本,做好人事成本的評估及相關配套措施,是到印尼投資前很重要的一項功課!所以本文以在西爪哇製造業的經驗,介紹3項成本最高以及一般網路資訊未提及的給付項目,希望可以打破一般大眾的迷思。(也歡迎前輩幫忙補充)。

1.年年調薪保障勞工生活水準,基本薪資最高達台幣1萬元 !!

(1)基本薪資調薪方式:

根據  No.78 2015的基本工資規定中,印尼調薪的方式為:新的基本工資 = 目前基本工資 + (目前基本工資 x (通膨 + GDP當年年增率)。

故每年經濟部會把通貨膨脹指數及GDP告知勞動部,約莫10月份時勞動部會依據此決定明年度基本工資調整指數,新的基本工資推算就大致出爐了!!!近2年來的基本工資調整指數約莫在8%左右,今年為8.51% 但事情到這裡還沒結束,這只是訂出指數。

(2)以省份及行業別區分的基本工資:

由於最低工資屬地方自治,當勞動部公布最低工資調整指數後,約莫在10-11月份時(60天前),各省政府會跟企業協會(APINDO)及工會(UNION)召開「省工資委員會」會討論次年該省的最低工資,由省長決定該省的基本工資金額(UMSP)以及11-12月(40天)時決定轄下各縣市的基本工資金額(UMK)。

召開工資會議時,通常一方會漫天開價,認為勞工過不下去了、另一方則大喊不合理沒賺錢、無法負擔。所以這時候常見工會在勞工局、會議門口、工業區、市政府舉行遊行抗議。我還沒聽過雙方握手達成共識的⋯。在利益團體的動員表演後,其實基本工資大致上還是依據調薪指數來訂定。

到這裡基本工資的任務還沒結束!!接著,各縣市會依據各個產業的加權,去訂定各行業別的基本工資(UMSK)。如果遇到產業很多的工業都市,通常發布各產業的基本工資都已經4月份了⋯⋯。各公司再依據自己的行業編號(在公司登記上的編號,還不是你自己可以選的)查詢該行業當年度的基本工資。

一般來說,汽車產業相關的行業基本工資最高,而服務業中的餐飲業基本工資最低

雖然政府4月份才公告,不要以為你想逃躲的過!!因為基本工資調薪是追溯到1月1日」、追溯到1月1日」、追溯到1月1日,連同加班費計算差額都需要一併補齊。是不是超級複雜!!!所以有些公司學聰明,當政府公布調薪指數時,就直接依據調薪指數調薪,省得麻煩,最後的金額差異無幾。

值得一提,印尼不像台灣,基本工資調完只有低於基本工資的人員調薪,而是所有薪資級距的員工都會調薪!!調薪的方式由公司決定。因為員工認為,通貨膨脹影響到的是所有人,而非低於基本工資的人。如果不調薪,那麼薪資很快就會被後面趕上。


依照作者在Bekasi縣的產業經驗,短短4年間基本薪資已經漲了2百萬印尼盾。


(3)保13個月月薪:

除了基本工資調薪以外,還有一項給付相當重要,而我把他放在這裡一起講。印尼員工一年的月薪,除了基本上12個月的月薪外,還要多給1個月的月薪。這筆月薪不是公司的年終獎金,而是政府規定「一定要」要發放的津貼!! 

根據勞動部長NO.6 2016有關 「假期津貼」(tunjangan hari raya, THR) 規定,工作滿一年的員工有權利獲得THR,THR的金額相當於一個月的薪資,工作滿一個月以上的員工則按比例給予。故當基本工資調漲時,THR也是一筆需增加的成本。

通常這筆津貼會在員工的宗教節目前發放(如開齋節、農曆春節、聖誕節等),所以又稱為宗教津貼。普遍來說,所有員工都會在開齋節前一併發放。

政府規定,這筆津貼必須要在宗教節日前7天內支付。如有延遲,公司還需要按天數付利息給員工!!如果公司不付的話沒有關係,就等著吃上官司的、被抓去關吧!


所以「不含」年終獎金,印尼基本上是保13個月月薪,每年還可以年年調薪,聽到這裡是不是相當羨慕!!!





最佳業務夥伴!人資如何以制度造就員工高績效!

這個故事起於現場經理出差後與我的一段對話......

生產經理T蓄著小鬍子,剪個平頭,總是不苟言笑版著一副撲克臉。說他草根味很重,是因為台語腔調沉重,嘴上常念著以傳統製造業管理手法,乍看下還真的有點像流氓。如果開會討論不合他意,一定三字經先問候「幹,某大ㄟ攏賣做啦」。

因為個性霸道,壓得住下面的主管,能夠即時完成長官交辦的任務,自然而然獲得上司的親睞。去年生產部將個性溫馴的經理換掉,改由主管T接任,希望可以藉由他的脾氣,來催促短期生產達成目標。我自己也曾吃過T的虧,因為員工系統導入說明不清,在人資課被當眾訓了一頓

由於集團海外某廠在生產效率上一直無法提升,年初該廠長便向我方請求協助,後來派了經理T與課長L前往協助了解狀況。說也奇怪,兩個廠都生產一樣的產品、一樣的機台、一樣的物料、一樣的SOP,但每人每班產出硬是少了十幾個,似乎不符合邏輯。

一周後經理T出差回來,如同往常般在吸菸區抽著菸、一邊等著交通車回宿舍。吃完晚餐,我也走往吸煙區。我們彼此對到了一眼,看他好像要跟我說什麼,果不其然下一秒便開口了

「咱人資做的不錯」

「沒有啦,是因為大家配合,哩感覺咱哪裡不錯?」(我心想,這個人今天是吃錯藥了嗎居然稱讚)

「我去看XX廠,車間裡面人整個亂糟糟、沒制度! 」

抽了一口菸又說

「裡面有合約工、契約工、正式工,衣服都穿不一樣,不知道他們怎麼管理?難怪做不好」

「比起來咱人資真正做的不錯」

言談之間好像暗示著此次出差源頭是人員管理出了問題

————————————————

產能問題初步探討

進一步的了解,原來是因為該廠的人員招募不足,所以引入人力公司來提供人力,但是卻沒有統一的一套制度管理,導致現場出現公司跟人力公司的雙頭馬車。員工間互相比較合約長短、彼此不知道工作有無保障,自然沒有動力在這個崗位上發展,過一天算一天,而出現怠工、效率低落的表面行為。現場主管迫於產量的安排,只能請更多的人力、開更多的機台來達到產能。短期內看不出影響,但如果產能要求急速上升,這樣的狀況就會顯示出危機。

這也是制度有趣的地方,甚至比較制度研究成為一門社會科學學門的原因。一樣的機台、一樣的產品、一樣的SOP,但驅動實際運作的不是電力、不是命令,而是作業者與其背後無形的公司政策、管理機制,要深入的去比較和拆解才能發現差異的原因,進而想制度面向如何擬訂、改善。

————————————————

人力資源制度對於產能的潛在影響

為什麼機台增加、人員增加,但是整體產能不如預期,甚至人員能力下降呢?兩周後課長L回來也跟我討論這個議題,我們歸納出兩廠之間人資管理制度在其中的影響:

1.人員招募:

(1)人員補充出現問題,因為短期人力需求引入人力仲介公司協助提供人力,卻沒有跟人力公司討論人員如何依據公司考核制度來管理,導致多頭馬車,例如服裝使現場目視化管理混亂。
(2)員工間相互比較試用期長短、身分類別,計較公司制度不公平。
(3)只想到人員數量的補充以及人力成本,進用後,沒有思考要如何留任?故導致人員工作動機薄弱

2.人員留任及訓練:

(1)如果人員看不到崗位換取正式合約的未來,不僅不會投入工作獲得成就,也會增加人員流動率。
(2)技術性崗位或瓶頸工程通常學習曲線比較長,部門需要花多餘的時間培訓,原有人員的產能無人接替或導致空有效率卻增加不良率。
(3)想要員工留任,鼓勵通過考核期及激勵都是關鍵重要因素

3.人員激勵:

(1)透過IE計算出的最大產量是每台機台的生產目標。激勵的目的就是想要增加動機、減少人員變異因素而達成產能目標
(2)激勵方式有沒有顧及學習曲線及人員能力,還是只訂出一個「看的到,吃不到」的激勵。不合理的激勵員工則會產生習得無助感,不想爭取。
(3)激勵的方式是暫時性的一次性給予激勵?還是持續性、階梯式的激勵制度去鼓勵人員持續提升能力。

4.員工溝通:

(1)激勵是否合理,除了透過IE計算,溝通也是相當重要。因為數字是死的,溝通是活的、溫暖的。
(2)要讓員工清楚知道生產目標外,最重要的是在寬放時間、機台效能、動線安排、換料節奏上怎麼協助員工達到目標
(3)溝通扮演的角色是幫員工解決問題,輔導員工找出在生產時遇到的困難與障礙,協助員工成長

上述四個因子之間其實是互相影響,尤其是員工溝通再其中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如同《信任因子》書中根據霍桑效應做一個實驗,一開始以為改變輪班、照明和休閒時間會提高作業者的生產力,但其實員工提升生產力,是因為受到關注、因此改變行為

課長L真的很棒,因為他意識到這些背後的制度亦對產能產生影響,而不斷的與人資共同討論如何改善制度、設定產能目標及激勵方式,重要的是願意協助員工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只要求產能、品質。有時候只想要節省人力成本而做的決定,並沒有系統化的評估後果,最後導致公司需付出更大的成本(增加人力、添購機台、捨取品質)。

根據HBR的文章《精算臨時人力的價值》針對個案研究發現:某個程度以下,運用短期人力能增加2%的獲利,超過那個程度之後,獲利的跌幅會高達6%。作者提醒我們

「裁撤(他們)會大幅消耗事業單位的集體人力資本。主管在評估短期雇用帶來彈性的好處時,也應該衡量這種破壞和中斷的成本。」

————————————————

「信任」是成為最佳業務夥伴的關鍵因子

人資不像是業務或是生產單位,有明顯的功績,替公司增加了多少利潤,常常都是幫人家抬轎、又要把舞台績效做給其他單位。當生產順利、公司賺錢的時候,不會有人明確感覺到人資幫了什麼忙。但生產不順的時候,人、機、料、法、環,第一個先檢討的就是人的因素。人資沒有立即見效的績效、但變異性最大的往往也是人。所以人資主管要怎麼去調適自己的心情與定義部門成就,持續帶領動機充沛的員工朝公司目標邁進便相當重要。

這考驗人資主管本身的自我力、復原力及領導力。

很多時候,現場主管跟人資會因為員工管理議題觀點不同而爭執。我常跟員工說,人資要在公司擁有聲譽的方式不是要去爭論、去比誰贏或是誰輸。而是要去思考,在人資角度如何協助現場單位解決問題,或是「換位思考」對方的痛點可能是什麼。重要的是『如何在每一次的對話中贏到對方的信任 』才是關鍵。即使討論出來的方案無法執行或是失敗了,對方都能感受到你的誠意,而不是本位主義。獲得信任後,當他們做員工管理的相關決定時,自然會想要參考、詢問我們的意見,不是只有在缺工的時候才想到人資。這也順道透過分享人資觀點去協助他們建立人力資源的管理知能,做到「Every manager is an HR manager」的期許。

而我也持續以這個目標以身作則。



開會時與員工討論人資各功能的任務與價值,員工寫的都很棒,所以我挑了幾張貼在佈告欄與大家分享。

憂喜參半:這是我第一個被挖角去當人資主管的員工!

A是一個內向的人。雖然來公司兩年多了,但剛開始很難注意到他。在工作上總是沈默寡言,開會時不常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交辦什麼事項,也是儘快的完成,工作表現沒有特別突出,只不過在公司的年資算是第二久。

相比另一個負責工業關係的B員工,工作態度較為主動積極、能夠應對突發狀況以及適時解決員工的問題。所以去年升遷的時候,我決定先把B拉上來當leader,讓他在對應內外部的時候,有個實質的頭銜。

開始注意到A時,是交辦給他控管非技術崗位員工合約及缺額補足時,發現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又能具體描述現況,對於我指示的可以舉一反三。也抓到我是一個細緻的人,所以給我的資料也儘量清楚、詳細,讓我不必再「私啊給」一次。

教一次就會的人在印尼真的難尋!!

透過幾次的面談,跟他核對我對他的觀察,以及討論之後的發展,決定給予在領導方面有比較多的舞台。於是開始讓他嘗試負責比較大的計畫、也教他怎麼規劃業務流程,或是從其他的模塊尋找資料及資源,我則是從旁觀察再給回饋。

A根本是今年升遷名單的候選人。

錄取其他公司時,一開始的時候他不太敢跟我說,還是透過我們經理來轉述我才知道。當下我當然是震驚的!

看一下他的offer letter,了解他的工作內容是需要管理HR full function 及HSE,幾乎等於我目前的工作內容(對的!我現在也協助管工安),我分享:對現在從事招募的你來說,這兩塊都很不容易,必須要犧牲掉照顧家庭的時間去學習,如果沒有辦法得到另一半的理解,是很辛苦的,你做好準備了嗎?

A毫不猶豫的看著我回答:「我跟老婆討論過了,他也很感到開心。」

接著說:「由於我去年有加薪(有感受到對我的肯定),所以別人提供我機會時我都以這個理由婉拒。但這次提供的機會很特別、也很難得。」(因為該公司原來的主管被工業區挖角,要協助公司補齊主管人力)

看著A的眼神閃爍著光芒,代表此時此刻他的內在狀態是興奮、期待的,我知道他已經選擇迎接這項挑戰。

與其在大公司當一隻小魚,在小公司當一隻錦鯉,有助於個人品牌的建立與成就感,在職涯發展上的確相當吸引人。

即便很不捨得,但瞭解他的想法後,我也把談話策略從留才轉移到對於他的支持、肯定以及感謝。

我思考,會不會是我標準太高,以至於沒有及時把人放在較高的位置上?

主管安慰我,至少我們的員工離開我們是因為學習成長後得到更好的機會,而不是覺得我們團隊或是工作環境有問題。

我們訓練一個領導者,讓他再去培育其他的領導者,正向能量的傳承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Proud of you
Wish you all the best !!

第一梯次實習生終於結業啦!!

第一梯次實習生終於結業啦!!
沒錯!就是只有5個人!!

但為了這5個人!
可好不容易跟各單位主管連哄帶騙
才願意接收實習生...
不然大家平常都忙死了
誰還花時間顧你的實習生??

人資也不是把人丟著就好
我請同仁每週蓋追蹤實習日誌
每兩週請實習生團體會談了解學習情況
評估學生的能力發展
有問題人資部門立即協助處理
與導師達成雙向聯繫

學生直說在學校沒法學習到這樣的機台設備,直呼好難得的經驗!!

協助社區培育人力資源
這也算是公司的社會責任:)
畢業後不要忘記加入我們

有了制度後下次可以玩大一點了

圖像裡可能有9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