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宗教文化】宰牛宰羊非關暴力!印尼宰牲節(Idul Adha)的奉獻、互助與慈善精神

今天是印尼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慶之一:宰牲節(另外兩個是穆罕默德誕辰及開齋節)你一定聽過宰牲節全球穆斯林歡慶,然後殺了幾千隻牛羊慶祝之類的新聞。但你知道什麼是宰牲節嗎?

宰牲節又稱古爾邦節,相傳是伊斯蘭教先知易卜拉欣為了表現出對真主的忠誠,而奉獻自己的兒子給真主。易卜拉欣通過信仰的考驗後,真主允其以黑羊代替獻祭,故宰牲節用以象徵犧牲奉獻的精神。

宰牲節前這段時間,也是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覲的盛會。只有在這段期間參與朝覲的人才能稱作是Haji(大朝),如果在其他時間朝覲的則稱為Umrah(小朝)。若已經達成大朝的人,名字裡則有資格加上Haji的稱號,可見這段時間對於穆斯林的神聖性。(附帶一提,若員工參加大朝,公司必須給予大朝假、全薪支付,來協助員工履行宗教義務)

為了實踐犧牲奉獻的美德與善行,宰牲節這天經濟狀況良好、有能力的穆斯林會宰牛或羊等牲畜,並將肉片分成三等份,分享給家人、社區親友以及窮人,讓所有人在這天得以歡慶,藉以奉行穆斯林幫助他人的天課,也感謝真主的恩典。小朋友則滿心期待這天可以香噴噴的沙爹(Sate)吃到飽!!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小孩和戶外
小朋友相當興奮的圍觀,因為只有特別日子可以吃到烤沙爹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牲畜都能夠作為奉獻之用。根據伊斯蘭教法的規定,如果牲畜不足齡、牙齒不均或凌亂、生病等是不能被宰牲的。政府也會派人到各地檢查,通過檢查的動物則會獲得健康動物證書(SKKH),標示這些牲畜可以被交易為犧牲品(kurban)。

宰牲同樣也不可隨便,必須符合伊斯蘭的教義與程序,如面向麥加、念誦經文、確認牲畜死亡後才可屠宰。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小孩和戶外
宰牲過程必須符合程序,如面向麥加、念誦經文,並由專門的人士進行

宰牲節前夕也是畜牧業的旺季。如果沒有事先跟賣家預訂的,是買不到合適的羊跟牛的!! 之前到牧場選羊的時候,同時有兩三組買家也來選購,大家都想挑相貌、體態最好的牲畜奉獻。根據往年市場統計,大概宰牲節一個月前市場會熱絡起來。用來宰牲的牲畜價格會上漲7%-10%。例如40公斤以上的山羊價格會漲到3.5-4.5 juta(約NT 7至9,000)、一頭牛則是35 juta (約 NT 70,000)。

不是所有牲畜都可以用來宰牲,還必須符合伊斯蘭教法

然而今年疫情影響生意慘烈,市場上賣家比買家的人數還多。唐格朗(South Tangerang)的貿易商聲稱銷售量大概比去年減少了50%。受到人們購買力的影響,牲畜的價格不漲反降。

疫情不只讓企業數位轉型,連傳統市場屠商也必須轉型尋找出路。或許過往消費者多直接到牧場或市場去挑選及購買牲畜,但疫情影響了人們出門的意願。於是許多農民轉向網路商城,透過網路平台銷售的方式加強買氣,並且提供送貨到府的服務(這個貨也太難運送了吧!)

作為社區信仰與活動中心的清真寺也會舉辦祈禱活動以及向信眾募捐羊隻、牛隻,來顯示自己的動員地位與社區的財富。如果無法獨立捐贈也沒有關係,多數人會以集資的方式共同買一隻牛或是羊。

我們工業區村莊旁的清真寺「Masjid Miftahul Jannah」所屬的發展委員會(DKM)算是很有制度,會在宰牲節前製作提案書,將所有的社區居民造冊以便事先規劃募捐數量,然後再宰牲後將肉片分成一小包一小包的,居民再憑券來領取。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正在吃東西、小孩、表格和食物
宰牲後會將肉片分成一小包一小包,在分給家家戶戶

對於我們來說,很難想像許多人只有在這一天能夠吃到肉。宰牲節期間,GLOBAL QURBAN及DOMPET DHUAFA等非營利組織也會舉辦相關慈善活動。善眾可以透過電子支付的方式來線上捐贈牲畜,再由組織將肉品傳遞至印尼貧窮、處境不利或是衝突區域的居民手上。他們的口號便是:提供最好的奉獻。此外,活動也為當地的畜牧業賦權,支持當地畜牧業的永續發展

為了呼應防疫措施,今年九個非營利組織更結合印尼電商巨頭Tokopedia共同辦理此項活動。捐贈者統一透過Tokopedia平台捐贈牛羊,捐贈後不只會得到購買證書,捐贈的肉品送到居民手上時也會獲得通知,藉此來增加捐贈者的參與感。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顯示的文字是「 Lembaga pengelola qurban Lihat Semua BAZNAS DAUKFA ECOOURBAN INISLATIF human initiative INDONESIA AL Azhar NUCARE Rumah Zakat Qurbane Distribusi qurban tahun lalu Hasil distribusi tahun 2019 Tentang qurban Mudahnya Berqurban Tokopedia Penyaluran Qurban melalui Tokopedia Siapa yang Wajib Qurban dan Apa Manfaatnya? Manfaatnya Ayo Berqurban Sesuai Protokol COVID-19 」
今年九大非營利組織與印尼電商巨頭合作辦理線上捐贈活動

由於今年宰牲節逢Covid-19的疫情期間,政府鼓勵民眾多使用線上募捐的方式來奉獻愛心。雖然沒有發布返鄉禁令,但印尼農業部還是公告編號0008/SE/PK.320/F/06/2020宰牲活動準則,降低疫情的散播,重點包括:
(1)宰牲地點必須獲得批准,且禁止觀眾參加。
(2)參加者必須量測體溫、洗手
(3)參加者必須配戴個人防護設備
(4)宰牲程序必須符合衛生及身體距離
(5)宰牲後的肉品直接分送到社區居民的家中 

一般來說宰牲的活動會在早上的祈禱後進行,一直到下午分裝完後發送肉片給各個居民。特別的是,今年宰牲節恰巧是週五,碰到穆斯林舉行週五中午聚禮(Jumat)的時間,所以部分清真寺的宰牲活動會延至禮拜六進行,這也是被允許的。

今年如同往常,前幾天便跟著員工到工業區附近清真寺捐贈羊隻。不過今年沒法參加儀式,只好放上去年的照片了!!

Selamat hari raya Idul Adha 1441 H !!!


那些年印尼人教我的生活哲學 - Inna lillahi wa inna ilayhi raji'un

與人工作的風險就是不斷的建立關係,並在未預期的情形下結束關係,所以離別的議題才會不斷的以各種方式試驗我們這種自稱「喜歡與人接觸」的職業。

有些離開是可以再見的,有些離開是無法再見的。昨日員工下班回家時發生車禍,最後還是回天乏術的走了。

今日上午立即排開會議、安排時間、申請了一筆急難金前往探視員工家屬。出門前有人說,你這樣每一趟都去,1000多個怎麼去得完?可能過去當社工習慣了,覺得能夠親身幫得上忙的都很珍惜,跑來跑去早就習慣了。幸好老大也很認同跟著我們一起出發。

呸呸呸,當然希望員工都健健康康。

這趟路程心是沈重的。現場的經理說:這員工前幾天才剛幫我們裝設機台。也有人說,前幾週他才剛出過車禍。但怎麼有人料到,一顆青春的心在毫無外傷的情況下就走了呢?

車子逐漸到了窄小的道路,一層的平房,這才是真正印尼的道路。路上請教了員工有關伊斯蘭的喪禮習俗。員工表示,穆斯林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儀式,就只有清洗身體後用布包裹身體、清真寺的Ustad 進行禱告,約莫一天就會直接下葬。為了追思員工,公司內也張貼著祈禱佈告,並發起自由捐款。

「我從大地創造你們,我使你們復返於大地,我再一次使你們從大地復活」

—《可蘭經 》20:55

載著8桶瓦斯的好心大哥幫我們引路,好不容易在清真寺旁的平房找到員工的家裡。抵達時,員工已經下葬,在家中門口則是聚集許多的親友、鄰居協助一起禱告。入境隨俗的我們,坐在親人安排的座位上,也擺出了禱告的手勢一同禱告。與台灣的氛圍不同,儀式相當靜默、樸素,只有禱告的聲音。

較為心疼的是員工的母親坐在一旁靜靜的流淚,啜在口中的悲傷又急忙的嚥下,深怕把情緒感染給其他人。穆斯林好像不在喪禮上展現出哀悼的。可能對穆斯林來說,家人的逝世是給予家人一種堅忍與耐心的磨難,相信真主會做出最好的安排,祈禱亡者能夠早日進入天堂安息吧。

「如果想念,就禱告」:Inna lillahi wa inna ilayhi raji'un

他們遭難的時候說: 
我們確實是真主所有的,我們必定只歸依他。」

—《可蘭經 》2:156
回程順道陪老大去拜訪店家轉換心情。發現一隻橘貓安穩的睡在我們家的輪胎上,似乎沒有察覺我的侵擾,生活如果可以如此簡簡單單的熟睡就是最富足的了!!



Inna lillahi wa inna ilayhi raji'un 是喪禮時最常用來哀悼的句子,
意思便是我們屬於上帝,我們將歸還於他

#那些年印尼人教我的生活哲學


我們了解的「印尼」是誰眼中的「印尼」?



昨天吳大談到台灣新聞記者常報導對於印尼的誤解,讓我想到前陣子某個自詡為新南向報導的網路媒體,其文章雖然報導印尼當地事件,卻是參考於馬來西亞記者的某篇文章。追溯新聞源頭後,發現該名記者亦參考自某知名西方媒體的報導。

因為文章標題聳動,所以我回頭來找當地新聞了解事發經過。赫然發現網路報導充滿著負面標籤如:該事件是執行伊斯蘭律法,引導讀者贊同以伊斯蘭教為大宗的印尼是不尊重女性,卻忽略當地新聞認為這是刑事犯罪、家庭暴力的在地見解。諷刺的是,轉貼台灣新聞底下的台灣人評論「印尼人都不用腦」。相對的在當地新聞底下的印尼人留言卻說「穆斯林是慈愛的,隨意傷害生命是上帝所不許」,完全被略過。

隨著資訊的發達,印尼的新聞很容易取得,但這樣僅是參考他人的論點就作成的報導、經過二手甚至三手的重製是相當容易造成偏見。政府提倡新南向,企業、公司、工廠南向了,但我們的視角卻沒有一起向南轉。而只是跟著西方媒體的眼光,用眼角的餘光瞄一下東南亞國家發生了什麼事。如果災難事件不夠聳動,我們可能還不會注意到印尼。

還記得很清楚,剛來印尼時,戴頭巾的可愛員工問我:
「你看到我們戴頭巾會不會害怕?」
我回答他:為什麼要害怕?
他說:因為我們穆斯林是恐怖份子
我說:不會啊!是誰說的?
他說:新聞上面說的。

剛好那年印尼再度發生恐怖攻擊事件。但聽到他說這話的當下,我到有點心疼。腦中一下子想起曾經讀過哲學家Zizek對於波灣戰爭的評論集「歡迎光臨真實荒漠」—即使我已忘了內容,但書名卻自動的浮現出來—居然就這樣真真實實的被我見證。選擇穆斯林就被歸類為基本教義派、恐怖份子,實則毫無選擇。

貼上標籤會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身處在公平正義的世界嗎?

以西方民主國家的視角來說,穆斯林廣義的頭巾(Hijab)被視為伊斯蘭教對女性的壓迫,批判穆斯林女性沒有自主性、只是男性附屬物,甚至自以為的邁向解放穆斯林女性,禁止穆斯林在公眾場合配戴頭巾。然而,象徵壓迫女性的物件還很多,例如胸罩、束衣、高跟鞋、絲襪在時尚理論的討論中也都被視為男性拜物的替代,但卻不見被國家所解放。

到底解放了什麼?其實是解放了西方世界想被解放的慾望。

剛開始到印尼時,聽人家說如果看到女生沒有戴頭巾的頭髮,就要娶人家。即便穆斯林配戴頭巾,但頭巾已從中東地區的嚴格教令、避免被男性的凝視,逐漸演變成具多重體現及主體經驗的符號,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多元、主動的意義。在比較虔誠、傳統的穆斯林家庭,會要求女兒在第一次月經後開始戴起頭巾,也有從更小就開始戴起頭巾的。但也有比較溫和的穆斯林家庭,對於頭巾並沒有嚴格的限制,會依據女兒自主意見配戴。所以說,佩戴頭巾與信仰虔誠與否是不能畫上等號的。就我自己的觀察,頭巾至少已經有以下的多元意義。

1.頭巾象徵愛情:頭巾被視為愛情忠貞的象徵,有些女生會在訂婚或是結婚後,主動為了丈夫開始戴起頭巾。這時候頭巾就如同在無名指戴起鑽戒般被視為已婚的標記。頭髮是羞體的一部分,所以在婚後把自己的具性吸引力的象徵遮蔽起來,防止他人窺視引起遐想,作為專屬於丈夫的宣示。

2.頭巾僅僅是制服:頭巾也有可能只是制服,在公眾場合上配戴。或許是出自於害怕被別人議論自己不合群或是不虔誠,我有些員工會在上班的時候戴起公司發的頭巾,然後私底下出去玩或是吃飯的時候就會把頭巾拿下來。第二次跟前好友一起出去的時候我被他沒戴頭巾的樣子嚇到,想說這麼快就要嫁了嗎?

3.頭巾作為自我展現:在印尼,頭巾不只是素色或是黑色,也開始變成時尚配件。雖然公司有制式頭巾,但我員工每天都會戴上不同的頭巾來公司換,有的有花色、有的豐富的圖案,出去出差的時候就會換上自己的頭巾。比較下功夫的就會讓頭巾的樣式、顏色與今天的穿著搭配。在這裡,頭巾就是時尚的自我展現。前陣子還有電商以「頭巾時尚」為主題進行行銷。據說把頭巾戴得最時尚的國家是馬來西亞。時間久了,我覺得戴頭巾跟沒戴頭巾的女生一樣美。

4.頭巾只是宗教的服飾:雅加達許多時髦的穆斯林少女是不戴頭巾的,甚至他們也會穿起短裙與高跟鞋,不將手臂與腿遮蔽起來。所以別誤以為在雅加達看到長髮飄逸的女生都是華人或是基督徒。這些時髦的穆斯林把頭巾當作是宗教服飾的一種,只有在進行膜拜、宗教儀式或是重大節日如開齋節、宰牲節的時候才會戴起頭巾。不變的是,他們戴上頭巾後仍會濃妝豔抹一番。

5.頭巾作為中東文化的侵入:這層意義就較為複雜,已經上升到國際關係與伊斯蘭教派的層次。過去印尼女生是不戴頭巾、穿著傳統服飾。後來阿拉伯在印尼開始贊助一些學校、基金會將中東文化在印尼發揚,加上基本教義派跟保守穆斯林的興起,重回伊斯蘭教義,使得女性開始戴起頭巾。曾有評論家認為這會逐漸侵蝕印尼的多元文化。

以上僅是舉頭巾的實作為例,在印尼的這段期間,我還看到許多伊斯蘭教愛與慈悲的文化。

曾經認識一位讀哲學系的印尼記者,她相當嚮往西方世界的民主制度,每次跟我見面時就在跟我抱怨國家不接受無神論、對於女生的貶抑、民主的不落實,講到女性主義整個眼睛都亮起來,非常羨慕台灣有女性主義。我可以理解她因為年輕,對於國家改革的深切期盼,但每次都在講他那理解膚淺的女性主義真的讓我有點倒胃口。

然而有一次我卻回她「其實你的國家有很豐富的文化,但你一直都沒有發現」
他突然整個人說不上話來。

我們口中的「印尼」是誰眼中的「印尼」?難道印尼人口中的「印尼」就是他們的「印尼」?


頭巾已成為印尼女生的時尚配件之一,甚至有所謂引領頭巾時尚的網紅
圖自:https://blog.penulis.id/id/8-selebgram-hijab-paling-berpengaruh-di-indonesia/


本文同時刊載於: 【你的新南向印象還停留在古代嗎?】穆斯林也能穿短裙!「頭巾」可不只是宗教服飾 https://reurl.cc/Kkgg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