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熱情來自於不斷擴充對工作的想像。

 很慶幸自己三年前被公司派駐到印尼時從頭摸起,有機會在長官與同事的包容下把整個人力資源架構起來。

當時與我交接的學長曾覺得,人資不像其他單位都有台灣資深的主管帶起,總部也沒有支援,只能倚賴自己邊做邊犯錯,走一步算一步。
過去在社福機構時,我也是從制度草創著手,一步一步跟同事一起建立服務流程與評鑑文件、規劃服務的內容、建立服務的品牌聲譽。即便大家現在各奔東西,但這份回憶與革命情感仍存在我們的心裡。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我跟學長分享,因為草創沒有一定標準,所以公司的容錯率高,可能今天研究資料寫完政策,明天就被檢討、修正,這個過程很令人挫折,但完成後一定會學到許多。最後,他選擇離去。
三年後,人力資源制度已完成,也交由當地團隊運作。回到台灣我才回憶起這個場景。其實當時我說的話可能不精確,因為如果我們只是學習到績效管理辦法、薪資架構辦法、招募流程辦法、員工申訴辦法、勞資會議管理辦法這些怎麼寫,那的確跟總部要來抄一抄就好,何必花時間從頭想破頭,然後被質疑制度為什麼跟總部的不一樣?
換了兩份工作後,我才驚覺到,工作不只是有學到技術與工具的面向,而是對於這份工作有更多本質上的認識與意義,而這些意義來自於在經驗中的不斷思考、找方法、找解答,所以有獨一無二的特質。
跟別人拿文件的確可以速成的複製內容,少走冤枉路,但是實際上寶貴的地方是學習別人在他的經驗中怎麼思考,在內隱知識背後那一套個人化的邏輯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