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效應》心智圖:改變行為從小事開始,時間會讓你看見成果





《複利效應》是近幾年相當紅的一本書,或許書名跟投資的心法相同所以造成熱潮。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複利的定義:
複利率法(compound interest),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因此俗稱「利滾利」、「驢打滾」或「利疊利」。只要計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財富增長越快,而隨著年期越長,複利效應亦會越為明顯。—維基百科

《複利效應》藉由比擬複利率可以造成價值翻倍來告訴我們行為及習慣的重要性為何,作者戴倫.哈迪為「複利效應」下了定義,即「從一系列小而明智的抉擇,獲取巨大的報酬」。戴倫.哈迪以數十年和成千上萬商業領導人、企業高階主管與各行各業高成就人士合作過的經驗,以及自身從年輕不斷試誤得出的心法,將他們的成功整理成系統化的步驟,幫助我們更快達成目標。
只要你能夠專注掌握這些原則,就能夠擁有系統,達成你渴望的目標,幫助你過你一直想要的生活。在開始之前,我想提出警告:成功並不容易取得,過程十分辛苦、沉悶,有時甚至枯燥乏味。想在你的領域內變得富有、影響力十足,躋身世界級水準,這段過程非常緩慢、艱辛。但是,各位請別誤解我的意思,只要好好遵循書中這些方法,幾乎可以立竿見影,在生活中看到成效。
作者在書中舉了三個朋友的例子讓我們從小地方了解複利效應帶來的差異:

  • 第一個朋友A先生,他繼續原本的工作生活及型態,自覺幸福滿意,但偶爾抱怨一切一成不變。
  • 第二個朋友B先生,則開始做一些看似舉無輕重的小小有益改變。他每天會看一本好書十頁、在通勤的路上聽30分鐘教育或勵志的音頻內容。他想要看到自己的人生有所改變,但不想特意大費周章。
  • 第三個朋友C先生,則是做出了一些糟糕的抉擇。

作者分別從過了五個月、十個月、十八個月以及二十五個月時三個人的改變。過了五個月,三人之間感覺不出什麼明顯差別。過了十個月,可能還是看不出這三人的生活有啥太大變化。直到第十八個月的月底,才能看出這三人有輕微的改變。約莫到了第二十五個月,一些明顯差異就開始浮現了。

  • B先生這兩年半的時間內,投資了將近1,000小時閱讀好書和聆聽自我成長的音頻,並且積極落實自己獲得的新知,獲得加薪和升遷。
  • C先生呢?他的工作不怎麼愉快,婚姻觸礁。
  • A先生?和兩年半前差不多,只是現在對這一成不變,似乎又多了幾分不滿。

創造複利效應的五大步驟(原則詳見心智圖):

第一步驟:選擇

  • 人是選擇的加總
  • 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 記錄下每一個行動
  • 累積造就平凡卓越

第二步驟:習慣

  • 慣性
  • 即時滿足的問題
  • 如何找到動機
  • 根除壞習慣的策略
  • 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第三步驟:動能

  • 力學的原理
  • 例程的重要性
  • 利用早晚管控你的一天
  • 記錄節律
  • 設定節律的原則

第四步驟:影響力

  • 輸入(你餵頭腦的)
  • 交往對象(你往來的)
  • 環境(你的周遭)

第五步驟:加速

  • 致勝的關鍵時刻
  • 如何讓成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