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終於把《複利效應》看完,同時間收到了《商業思維學院》半年複盤的學習報告,覺得這份報告來得真是時候,時機巧合到有點毛毛的。
觀望了一年,今年毅然決然地報了商業思維學院,放棄報名在職商管碩士,因為覺得線上課程可以更彈性的安排時間。一月時,學院的「做自己生命的CEO」單元帶著我們設定接下來的生活目標,當時的我剛入學,目標訂得很簡單,希望商業思維能夠在工作場所實踐:
人本思維HR :
1.使用精準的使用者思維去挖掘求職者的需求,設計出良好求職體驗的招募策略。
2.深入了解個崗位的工作內容與需求向求職者提案。
策略思維HR:
1.借用商業思維針對求職市場做招募方案的提案。
2.產出雇主品牌相關的經營心法
當時候我訂出的OKR行動計畫(自以為)是這樣:
O1:認真學習商業思維KR1:完成初階超級幕僚學程
KR2:完成1個case study課程
AP1:每天聽1小時初階超級幕僚學程並在當天完成作業
AP2:每天按照進度聽商業思維百科
O2:持續產出人力資源知識分享
KR1:撰寫3篇印尼人資經驗文章
KR2:撰寫1篇人力資源相關書摘
AP1:列出3個題目以及大綱
AP2:每天若無更新課程則把1小時拿來寫作
AP2:每周末讀一本商管書籍
AP3:每周末晚間紀錄書籍閱讀想法
O3:造訪台灣美景認真生活
KR1:去過3個台灣景點
KR2:造訪3位友人家裡
AP1:1個月出遊一次(爬山、博物館、美術館)
AP2:1個月的周末拜訪1次朋友
半年覆盤
半年過去了,學習結果揭曉。我在商業思維學院聽了300多篇的單元、寫了48份作業、留了75個留言、完成了2個任務打卡、1個財報的case study、聽了11個講座。此外我自己寫了9篇文章、看了8本書,開了方格子的專題。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每天要花40分鐘通勤,上下班共計花80分鐘左右。商業思維百科一篇大概15分鐘,我一天至少可以聽3篇,6個月就可以聽360篇。回家的時候就花一小時上超級幕僚學程。周末的時候就完成「做自己生命的CEO」的課程與作業。
我的策略是把所有課程地毯式的聽過一次,然後再回來針對有興趣或工作中會用到的主題複習作思考。週末一定要留點時間讓自己思考與寫作,從自己本家的社會學、心理學、文學的領域吸收其他想法。
你一定會說,那你有變比較強嗎?立馬變成管理顧問、財報分析或是行銷高手?
我想肯定是沒有。
有時候下班很累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開著課程恍神、或通勤聽到煩厭就換個podcast 或spotify 來聽。但我目的是培養習慣以及篩選資訊、分配時間,把通勤、看新聞的零碎時間拿來學習。當我聽到可以與過去的工作經驗有共鳴或是可以應用在工作的Tips時,馬上會醒過來做個簡單筆記。
這樣地毯式的聽法讓我對於企業管理與商業思維全貌已經有個初步的概念,在工作與主管對話或是閱讀商管書籍時能夠更快的理解,也有辦法試著用一些商管概念去思考、做報告、寫文章。像是之前的「人資可以如何使用商業思維來做招募專案?」以及未完成的「我如何用專案管理概念在兩周內辦完MOU儀式」都是廣泛應用在工作上的例子。
即使工作上沒有辦法應用,透過寫作業、參加case study等也可以驗證自己懂得多少。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簡單無負擔。覺得自己可以負擔更多時,就報個case study認真寫份報告。
每每看到超強又年輕的同學時,真的覺得自己沒有懈怠的本事啊!
希望自己可以朝兩個方向邁進
人本思維HR :
抱持著人本的概念落實於人資領域,透過塑造組織文化、培養領導管理思維、協助組織轉型、打造良好員工體驗,來解決「與人有關的問題」。
策略思維HR:
運用過去經驗累積的綜觀觀點,結合系統化思考與商業語言來提供主管策略諮詢,做一個真正的策略夥伴。
三個朋友
回到為什麼我覺得時機有點毛,因為學院本身的設計就是圍繞著《複利效應》概念的實踐工具。包括透過「做自己生命的CEO」不斷的聚焦自我實現目標、採取行動協助你建立習慣、協助你記錄你的學習紀錄、從小地方聽音頻開始建立節律、透過社團活動形塑正面的交往對象及環境等,還有許多我這邊緣人沒有利用的學習資源。
《複利效應》中舉了三個朋友的例子。
第一個朋友A先生,他繼續原本的工作生活及型態,自覺幸福滿意,但偶爾抱怨一切一成不變。
第二個朋友B先生,則開始做一些看似舉無輕重的小小有益改變。他每天會看一本好書十頁、在通勤的路上聽30分鐘教育或勵志的音頻內容。他想要看到自己的人生有所改變,但不想特意大費周章。
第三個朋友C先生,則是做出了一些糟糕的抉擇。
過了五個月,三人之間感覺不出什麼明顯差別。
過了十個月,可能還是看不出這三人的生活有啥太大變化。
直到第十八個月的月底,才能看出這三人有輕微的改變。
約莫到了第二十五個月,一些明顯差異就開始浮現了。
B先生這兩年半的時間內,投資了將近1,000小時閱讀好書和聆聽自我成長的音頻,並且積極落實自己獲得的新知,獲得加薪和升遷。
C先生呢?他的工作不怎麼愉快,婚姻觸礁。
至於A先生?和兩年半前差不多,只是現在對這一成不變,似乎又多了幾分不滿。
你想要成為哪一位朋友呢?